与发现新大陆不同的是,展现在哥伦布面前的是肉眼可及、一看便知的一片广阔的陆地。而文化是内在的,潜藏的,得用心渐渐体悟才能领略。文化的发现,无异于人类发现了一个内在的世界,其意义不亚于人类对自然和宇宙的发现,不亚于人类对科学体系的发现。
当世纪更迭的曙光掠过东上海参差起伏的楼宇,沿着宽阔的世纪大道向东南方向疾行,在花木文化行政区、世纪公园和高尔夫球场环抱的200万平方米土地上,一个新上海人居文化的梦想在阳光下闪耀出瑰丽的光芒,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联洋新社区。
大开发中的文化坐标
曾几何时,从小弄堂里走出来的上海人谙熟于亲切随意的“里弄文化”,这一特有的文化形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维系着这座城市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上海在隆隆的打桩机声和日渐伟岸的建筑线条中展现出别样的生命力,而走出弄堂住进那一栋栋似曾相识的“住人机器”里的新老上海人们却蓦然发现,他们生活中原本充满归属感和安全感的交流空间没有了,他们的心灵也被厚重的铁门牢牢锁住了。
“如果没有真正的人文精神,建再多的华屋豪宅,也不能改变中国人‘过日子’的传统生活。”时任联洋集团总裁的卫平在投身房地产业之初即意识到了“文化”的价值。于是,200万平方米的联洋由“综合用地”被重新定位为“大型生态文化居住区”,他开始思考“如何用社区的环境、精神的引导、文化的渗透,给人民的生活注入激情和诗意,倡导并引领一种全新的精神贵族的生活”。
联洋广阔的土地注定了它不能一蹴而就地开发成型,而有了文化的理想,联洋的规划就不单是一个“控制”的问题,必须在它成型之前就将“文化”贯穿其中。
联洋为此拿出了当时中国房地产界绝无仅有的《社区发展引导性规划》——这一大片住宅区被定义为“社区”,一个为它的居民们共有、共享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制定这一引导性规划的专家组长、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所所长吴志强教授说:“文化是一个有生命的活体,是人民日常生活实践和交流的结果。人总是有交流的冲动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充满人性的空间。”
《社区发展引导性规划》将未来的社区文化分解为:兼容并蓄的文化底蕴、充满温情的邻里生活、和谐共处的人文环境。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联洋新社区的中央被规划成贯穿东西的公共服务带。幼儿园、学校、医院、商业中心、娱乐中心等公用设施云集于此,这样规划既整合了本应由各楼盘分别建设的公建配套工程,又把本来分散的人群集中到了一起。大面积的人行林荫步道、宽阔的广场、开放的球场和各类社区设施,加上Laya俱乐部内的各类娱乐休闲场所,为人民提供了充足的交流空间,以形成整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联洋的文化即由此为发端。
规划在手,建设却仅只是开始。
联洋新社区的开发有多达十家知名开发商参加,论历史和成就,个个都很了不起,但是在一个如此深情而固执的文化理想面前,这些在房地产界叱咤风云的大企业动容了。他们纷纷投身其间,在将自己特有的开发思想和经验技巧集中到联洋的同时,《社区发展引导性规划》也被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底。这种大规模的合作不仅带来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营销方式,也带来了不同的设计文化和环境趣味,在建筑艺术的层面上大大丰富了联洋的文化视角。
随着一个个楼盘的拔地而起,联洋新社区从一堆图纸逐渐向先生的生活空间演化,而联洋的文化还只有一个端倪。
要有一个从品质到内涵都能代表整个联洋新社区文化的东西来提纲挈领!
在2000年的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联洋以100万美元的代价买下了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传世巨作《思想者》。一时间,“罗丹雕塑思想者落户上海浦东”的消息轰动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媒体。
如果仅仅是一个炒作房产的由头,《思想者》未免太厚重了。但是对于联洋而言,它既代表了这里的居民对古往今来的各种文化思想的尊敬和关切,也代表了他们在历史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思想、新文化的志向和气概。无论阳光、阴霾,还是风雨雷电,《思想者》都以他特有的姿态固执地沉思着,期待着一种融会东西方人文精神的崭新文化从这里喷薄而出!
大社区中的文化单元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情感,如果社区仅仅是住宅群,它所能给人的也就仅仅是一个“栖息地”而已。没有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的环境,就永远无法展开蕴藏在人心最深处的文化的天空。
联洋深深地懂得这其中的含义。
但是,一种注定属于未来的生活方式不是陈旧的“里弄文化”所能承载的,全新的社区必须开创全新的文化,这不仅是居民们的心愿,也是联洋作为“人居空间创造者”的使命。
于是,联洋开始构建自己独有的文化品格。
兼容并蓄的文化底蕴
如同生物圈中最强劲的生命多出于杂交,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也必出于兼容并蓄的接纳与融合。让中国人 了千年的汉唐文化,就是成型于丝绸之路的喧嚣之上,那份“天下一家”的豪迈豁达不是一个闭塞的民族所能企及的。
联洋新社区的居民们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从五湖四海汇聚而来,不经意间,社区成了千姿百态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行业文化的调色盘。就在一个个门洞、一座座窗棂间,不同的文化摩擦着、碰撞着,这不仅是简单的日常生活习惯的调和,更是生活理念和信仰的交流。在一个文化大融合的社区里,这些深邃的东西既相安无事,又不断冲突、理解、混合,许多新的、有价值的文化理念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诞生、成型、传播起来……在这些平凡的生活文化周围,是十家知名地产商合力打造的恢弘建筑群。当你的视野循着联洋新社区绵延起伏的天际线渐次展开,就会有种种现代人居引人入胜的精妙变化涌入眼帘……或简洁明朗,或雍容典雅,或和缓流畅,或通透清新……触目所及的,几乎就是一部建筑语言汇成的交响诗,衬着异彩纷呈的水景和园林,将建筑作为“凝固艺术”的博大意境展露无余。置身在这样的空间里,如同呼吸着建筑师们“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和谐”的苦心孤诣,稍一静心,便能生楚许多精彩的感悟。在这样简短的空间尺度里集成如此丰富的建筑样式,使社区几乎成了一座人居博物馆。而联洋竟然真的在建一座建筑博物馆!在社区邻里中心四楼几千平方米的大厅里,有人居环境的发展史,有不同功能空间的纷繁变化,还有未来生活方式的演绎……居住,被作为“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加以讨论。就在这些可以亲身感受的展品中,“环境即人”的哲学命题变成了日常生活中唾手可及的一切。
值得联洋新社区居民们骄傲的岂止一座凝重的《思想者》,以及由社区收藏的众多名家画作,事实上,周围林林总总的事物都积淀着厚重的养份,夹带着强劲的力量,不懈地撞击他们固有的文化。如果社区文化也是一个生命,那么,这种深厚的底蕴就是它的土壤。
充满温情的邻里生活
“远亲不如近邻”,有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默契,有亲帮亲邻帮邻的关切,也有同喜同悲的情感交流。邻里,注定了就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石。
联洋新社区的邻里关系还不单单只发生在“一梯两户”的狭窄空间里,它有更为广阔的天地。
走出家门,就是各楼盘相对独立的主题公园景。浓荫绿树下,凄凄芳草间,曲水浮萍畔,木椅石凳上……
每一个平静的所在都可能引出一段邻里相亲的佳话。早锻炼、晚散步,哪怕只是溜溜狗,居民们都能从相视一笑中体会到“有邻居”的温馨,而邻里间的接触和交流也由此开始。在这里,“邻居”的概念超越了楼层、门洞,而涵盖了整个楼盘的住户。走进社区,流动的社区巴士穿行在各楼盘和社区邻里中心间。以“集中配套”著称的联洋新社区邻里中心,拥有一流的商业、文化和娱乐设施——罗丹广场、联华超市、Laya俱乐部、意大利广场、艺博画廊、家信形象设计中心、国际标准足球场……共同的文化生活把居民们汇聚到规划中明确的交流空间,楼盘的小空间被社区的大空间包容了,人民相互接触、交流的机会更丰富了。于是:邻居概念又超越了单一楼盘,而涵盖了整个联洋新社区的居民。
即或如此,联洋也没有止住它拓展“邻居”范畴的创造性工作,而是将新的努力直指网络空间中的那片新天地。无处不在的社区局域网把众多社区信息、服务设施与各家各户直接联系在一起,除社区一卡通带来的生活便捷外,更多公众信息找到了自己新的空间……主妇们有了一展身手的“烹饪学校”,先生们有了合心对位的论坛,“聊友”们有了自己真正的“社区”,网络游戏迷们则获得了社区内的“战场”……纯粹“人以群分”的网际社交圈似乎远在天边,却又近到可以彼此呼吸到对方,那份网络世界里“众里群他千百度”的遗憾,可以在几分钟后就变成Laya俱乐部里的畅叙。到此,“邻居”的概念超越了物质存在,将联洋新社区的居民按个性和爱好细分为一组组“网上邻居”。
当“邻居”的内涵被不断地横向拓展、纵向细分后,“邻居”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邻里生活的吸引力使社区更加丰富多彩。种种新文化的基因就此种下,并随着时间的延续而萌发、成长,直至构成充满活力的、全新的社区文化。
和谐共处的人文环境
居住的幸福绝不仅限于坐卧之间,它应该从视觉、听觉,从五官感受的每一个细节中传达出来。
联洋实行的是“人车分离,商住分区”的规划管理模式,熙来攘往的商业设施在规划之初就被请出了住宅楼盘,留给居民们的只有风声、水声、鸟鸣声,以及有绿化步道就有的音乐。柔和的背景音乐轻轻淌过草地,与园景中的天籁交融,将耳畔的世界与纯净生活以外的一切远远隔开。
走进联洋新社区,放眼望去……宽广的视野中,碧绿的青草沿着人行道铺向远方,葱茏的林木掩映着精美的建筑,青青树梢上市辽阔无垠的蓝天……规划中的“开敞空间”已演化为眉宇间的轻快感受,不知不觉中,会有一份“悠然见南山”的意趣浮现出来,穿过无围墙的社区公共设施和通透的楼盘隔栅,直送到每一个窗台。无论在什么年代,什么地方,处在什么样的境遇中,极目远眺都是让人心情舒畅、胸臆开朗的美事。而在纷扰的都市中,这种宁静致远的高阔眼界更加难能可贵。
人与环境的对话就这样在身心的每一处展开,点点滴滴,亲切、细腻、随意地渲染出联洋社区文化的自认色调。
呼吸自然,感悟自然,在自然中与人交流,自自然然地碰撞,自自然然地融合,一座社区文化的大厦就这样自自然然地矗立起来了,它的根基深深扎在居民们开朗豁达的精神和细致入微的交流中。
大时代中的文化使命
生活经由时间成为历史,它长期而自然地熏染着人,想摆脱也摆脱不了。文化就在这中间塑造出一个又一个时代。
作为房地产开发商,联洋深深地意识到,他们是在创造上海人未来的生活空间。他们的事业不仅仅是一系列产权之间的经济关系,更是对一个人群的文化走向的承诺。虽然房地产的利润来源于硬生生的建筑,但是联洋明白:“是气球里面的气体使气球往上升的,这跟气球的颜色没有关系:。联洋要在人居环境建设中开创出领先的品牌,就必须在文化上创造自己的品格。
从1991年绘出第一幅引导性规划图开始,联洋不但创造着物质的空间,更着意营造着文化的空间、精神的空间。
今天的联洋新社区,无论是品牌形象,还是现实房价,都已跻身上海房地产界前列。而支撑着这份业绩的核心力量,正是看似虚无缥缈,实则时时牵动着人心的社区文化。
有人问:联洋既不是宗教,也不是民族,它凭什么给人文化?
联洋说:文化之内在的,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力量。我们不能赋予人文化,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精神的力量,可以创造文化环境去激发它、维护它、它自然会成长为维系人、鼓舞人的无穷动力!
联洋奉献给它的居民们的文化空间,也正是它自身的价值所在。
面向未来,联洋期待并全力营造这一种新的海派人居文化,诚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它自由、强健、热烈、宏伟,它的依凭点是大海、世界、未来!